精選文章

木棉花集

全港唯一的紅棉㚒道,長約 250米,就在石崗軍營內,3月上旬去走一轉啦! 進入石崗軍營紅棉㚒道旁一小坡,霎時見遠處背境是 嬌柔 盛放的宮粉羊蹄甲 , 前境是粗獷又婀娜多姿的木棉枝幹在包圍舞動,綴上燦爛耀目的紅棉,意境好 得很: 剛柔相濟! 女士 剛巧在鏡頭...

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

沙頭角村解禁遊

沙頭角村解禁遊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2012年3月5日下午9:41


話說沙頭角這個名字,總會讓人聯想到,早在1898年,英國人佔領香港新界時,就是以沙頭角作為分界的。百多年來,界雖分,然而(香)港深(圳)兩地居民往來限制不嚴。禁區的設立,是在上世紀的50年代初,為了防止偷渡客進入香港,而築起長長的鐵絲網,以之阻隔。

位於新界東北部的沙頭角8村禁區,是與深圳的鹽田區一街之隔。在1978年,中國成功的改革開放國策下,深圳鹽田開始急速地發展,今已高厦林立,區內巴士穿梳行走,熱鬧非凡。反觀沙頭角8村,列為邊境禁區後,靜謐依然,至今還是保存著青葱遍野,連香港居民也不可自由進出。因此,從既是香港城市人,也是喜愛大自然遠足者的角度看來,這塊沉睡了的綠色寶地,禁區內的環境,居民的真實生活如何?等等答案,總像披上神秘面紗般,惹人遐思………..

61年後,特區政府從20122月中旬開始,逐步將沙頭角村解禁,用作鄉村式發展,看來建築工程必有一番興旺。而我們則希望只開放予公遊遠足,此願足矣。

31日早晨,我們在溫濕的氣溫下出行,一眾行友下了火車,在粉嶺火車站外轉乘78K巴士,約需半句鐘車程,掛著幸福笑臉的團友,在塘肚村下車,開始了走訪新村,焦坑及下擔水坑村之行。

領隊是一位非常慎重的長輩,為了確保此行順利,幾天前才與老伴一起,路演一遍心儀的路線。但當團隊進入塘肚村後,發現幾天前通行的路,已被新鐵絲網攔擋住,另一坭徑,也在幾天時間變身成為工地!腳才踏進工地,100米外一位村民在高聲呼叫,很不客氣地要我們退回來。心裡想, “土地發展 ”究竟對原居民來說,是福是禍?我是疑團滿腹。

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暢遊山間,領隊囑咐下,大夥事前多帶上行山杖和手套,以防坭路濕滑,因而在整個旅程中,走來安心得很。大隊緣著山嘴村路,緊貼高掛的邊境鐵絲網側,從瀝青混凝土路開始,逐漸踏上登山坭路,途中參觀二戰遺下的戰壕後,續繼逶迤上行。久已未嘗,春遊需撥草尋路滋味,真爽啊。大夥輕鬆地遊走翠綠山巒間近2句鐘,折返擔水坑村回程,結束近5小時的愉快行程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泡溫泉賞“樹掛”

溫泉賞“樹掛”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2年1月31日下午10:46
河源在何處?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,與江西省毗鄰之地,是東江的中上游,祂就是輸港食水的源頭市。我們泡溫泉之地,還需北上稍遠,是河源市和平縣轄下熱水鎮的九連山溫泉*度假山莊。相距香港500多公里,是余近年泡溫泉熱門的理想地。

(*今屬熱龍溫泉所有。要去熱龍還需往前走,是沿熱水河下游,俟著公路,再往山走 3 公里路,熱龍的溫泉水,則是從度假山莊的熱水鎮導引過去的。)

余多次往訪,原因是該處擁有純天然、無污染的溫泉水質:泉水為國家確認,目前度假溫泉中儲量最大、溫度最高的溫泉 (高達攝氏98 富含偏硅酸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礦物元素,水質清澈晶莹,屬偏碱性水質。在浸泡10分鐘左右,皮膚觸感異常幼滑,並且是對防治心血管病,風濕性關節炎,心肌炎和肌肉勞損有特殊療效的優質藥療性溫泉。在水溫,供水量,對人體有益等各方面的綜合比較後,被譽為廣東溫泉之冠。

我喜歡該處的原因,還因為那山山水水散發著純樸民風,和未受污染的大自然。當然,它擁有8 6呎的室內獨立特大浸池,也是一大特色,可讓您泡得舒適,自在。

2012年壬辰龍年大年初三,38位舊雨新知相約一起,在寒泠的氣溫下,再臨九連山,並且在此純樸之地,度過了3天两夜愉快的泡溫泉之旅。

為免部分團友未感全程悠閑的好處而生悶,故此,在第二天安排了景點參觀。我們只花50分鐘車程,便抵達毗連和平縣的鄰省,到了江西龍南縣的小武當山遠足。

雖然昨晚氣溫曾經低至零度,卻也未減眾人清興,大夥頂著攝氏4度氣溫,在冷洌的寒風濛雨下登山的。小武當山不太高,只有800多米,是時,一眾穿上雨衣,或舉傘俟肩上路,首先越過山門,攀了數十級麻石階後,轉走坭徑,不消一刻鐘,細心的團友發現,小徑兩旁,樹叢在向著行人一面,那眾多樹葉尖垂下的露珠,是異常的晶瑩、碩大,伸手的觸之,通體明亮的垂露竟是硬幫幫,馬上讓人聯想到,像那吉林霧淞!

霧淞是氣象學稱名辭,俗稱“樹掛”,是霧和水氣遇冷凝結在樹枝上的冰晶。在中國,霧淞似乎是吉林風景的同義詞啊。

大家開始在山上山下高聲傳話,不其而然加快步伐登山,去搜尋難得一見的奇景,越往上走,那些各具姿色、獨特的晶莹透亮 “樹掛”是越見明顯!我當然立刻打開照相機,記錄如此美景。不經不覺,上山句多鐘,在我們興緻甚高之時,下雨了,再下來,雨還越下越大,有團友目睹,眼前路旁,巴掌般直徑的樹,發出連串嘩啦啦巨響後,該是承受不了結霜的重量而倒下來。大夥警覺天雨路滑有危險,紛漸掉頭,開始穩當地回程。

在下山路上,心裡還是美滋滋的:萬萬想不到,竟然在靠近廣東的江西,收穫了一回驚喜。

原來大自然是如此公平,非獨東三省的吉林專美,只要氣侯因緣具足,南方也可賞 "樹掛